食物是不分好壞的

摘要

💡

💪

📜

某些食物的營養價值的確比較高,但是沒有任何一樣食物是絕對被禁止的(除非你有特殊狀況)。 一項均衡飲食中,少量攝取你最喜愛的食物,不會導致體重增加或產生疾病。 你真的可以(適當地)縱容自己,無須感到罪惡。 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食物,選擇的食物只有不同程度的價值及滿足感。 —《正念飲食》

我不喜歡這種稱呼,所謂的垃圾食物,像是速食店的漢堡、鹹穌雞、泡麵,認真說起來,應該稱為「高密度」食物。

這類的食物,可能是指熱量、鈉或是油脂的單位體積內的含量,比原型食物高出許多。

從熱量以外的角度來看,也不是全無好處;

要因時因地制宜,像慢跑之前,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就是個好選擇。

最近看一本書

,提到一個概念就是,每個人的腸胃和吸收能力不同,對某些人容易吸收的食物,對其它人可能不那麼好吸收。

比如說最常見的乳糖不耐症,還有像是某些人對某種澱粉吸收效率不同。

所以書中提到,用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來測量,再決定如何使用這類的食物。

與分別心的聯想

對食物也水有分別心,會有什麼用呢?也許,這樣就不會對常物有別對待。對所謂的好壞食物都抱是來者不拒 這樣真的好嗎?

我想到的好處,唯一的好處是,就不會有逆反心態,想要反彈吃一些自己知道不好的食物。

有時候健康常物吃得久了,會很想要吃一些垃圾常物,如果沒有分別心的話?

對生活會更加的從容,體重只是熱量的分配而已。

這樣生活的會更多的有彈性,也能擁抱更多的可能性。

我的經驗

吃想吃的,感受食物的美味;吃不想吃的東西時,這些食物才稱為垃圾食物。

在暴飲暴食的時候,就會有這種感覺;明明已經飽了、吃起來沒什麼滿足感了,但還是忍不住一直往嘴裡塞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