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記《戒癮/The Anatomy of Addiction》

image

這本書在說什麼

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豐富,以下挑出有印象的部份先寫,未來再補充更多細節。

成癮是一種慢性病

這本書主要的觀點是上癮是一種疾病、一種慢性病。

應該用對待和其它慢性病—高血壓、糖尿病—一樣的眼光來看待。

相較於把成癮看成意志力薄弱、道德低下來看,這種觀點是比較中性的。

只關押不治療的司法判決是無效的

上癮視為一種慢性病,認為不應該對其進行定罪。

因為這是一個醫學問題,非法律問題。

他強調,如果將所有慢性病患者都關進監獄,監獄將充斥著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。

因此,對上癮者進行司法監禁無助於解決問題。

我的問題是,如果既關押又治療呢?

這在實務上、財務上,可行性如何呢?

不可逆的腦部傷害

這種慢性病需要持續治療,因為一旦成癮,大腦結構會永久改變;

就像心臟病患者的心臟,永久受損一樣。

所以這不是靠意志力、道德感化,能完全治癒的,必須要長期的控制。

就像糖尿病需要長期使用胰島素一樣,成癮也可以使用藥物控制。

這個觀點不但在美國很前衛,還需要克服。

在中國大陸,也是一般人無法接受;

甚至嘲笑作者是藥廠賣藥的。

我覺得吃藥是可以接受的,但要小心反而成為藥物上癮。

就像大家能接受打胰島素、吃慢性病的藥,

為什麼就不能接受,吃抗成癮的藥呢?

對自助團體的批評

作者對匿名酒精中毒互助會(AA)等自助團體持批判態度。

他認為這些團體通過羞辱病人的方式進行所謂的治療、十二步,是無效且可笑的。

他將之比作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壓患者聚在一起分享經驗,卻無法通過這種方式治療慢性病。

但我在不少的自傳中,都看到 AA 的影子;

我不確定這些「名人」是否都因為 AA 的幫助而成功,但 AA 的影響力是明顯強大的。

不是每個人都會上癮

作者認為,像喝酒的人不見得都是酒鬼一樣,吸食興奮性毒品的人並不一定有成癮問題。

他強調成癮是一種遺傳性問題,與個人的基因和遺傳背景有關。

因此,某些人容易上癮,而其他人則不。

作者指出,這不是道德高尚或自甘墮落的問題,而是一種醫學上的疾病問題。

上癮與個人意志力低落無關,而是與生理、環境和社會因素有關。他的目的是消除對成癮者的污名化。

我在另一本書有看到,成癮性物品並不一定會造成上癮;

上癮和環境的壓力有關。

就像越南老兵退伍戒癮的例子一樣。

酒精成癮與社會危害

作者提到,儘管吸毒在社會上被視為負面現象,但實際上酒精對社會的危害更大。

在美國,因酒精過量導致的死亡已經是生活相關死亡原因的第三位。

他認為,由於酒精是合法的,社會對其成癮性和致死率的認識不夠,因此需要更多關注。

藥物濫用的嚴重性

此外,作者也談到了藥物濫用問題,特別是止痛藥的濫用。

書中的統計數據表明,藥物死亡案例中有大部分是因藥物過量或濫用導致。

知名的例子如 Michael Jackson,因在相隔過短時間內注射丙泊酚、苯二氮平類而藥物中毒導致心臟驟停,並因搶救無效與世長辭。其實從多種資料來看,他已經長期使用過量的止痛藥,已經長達十年以上了。

其實就算是我自己,也有一點這樣的擔憂;

有時候身體不舒服,會想要吃成藥;

頭痛吃止痛藥、腰痛吃針對性的成藥,牙痛也吃止痛藥。

吃止痛藥不但會有成癮性、依賴性的問題,還有上癮和反效果的可能。

所以如果不是到最後關頭—不吃無法工作,會有不可挽回的後果;或是已經痛到流眼淚的情況下,我是不會吃任何的止痛藥的。

我算是很克制了,但依國人愛吃成藥的習俗來看,已經吃止痛藥上癮的人,一定是個嚴重的數目。這也是必須要關注得現代成癮問題。

💡
成癮是流行病 大腦結構改變 多巴胺 慢性病 持續治療 康復診所 AA互助會 沉重打擊 酒精危害遠高於毒品 酒精影響大腦中100多種不同的受體 飲酒致死排名第三 藥物過量致死人數大於交通事故 成癮可預防循證治療 司法定罪無用 雙相情感障礙 意志力問題 道德問題 汙名化 法官和保險對戒癮藥物的誤解 成癮是遺傳決定 大部份喝酒的人並不酗酒 大多數吸毒的人也沒有成癮 過度用藥成癮也是個問題 大麻致死沒有前例 成藥 止痛藥過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