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記《我們為什麼會上癮/Unbroken Brain》

image

初讀感想

剛開始有點無聊,但是慢慢的越來越深入、越來越有趣。

用作者本人的經歷故事,穿插成癮的科學原理,一路讀下來,不會覺得無聊。

最大的收獲,是得到新觀點—成癮不是病、不是自甘墮落,而是一種發育和學習的障礙

這不是腦中突然長了一顆腫瘤,才讓人做出錯誤的選擇;

而是長久以來,大腦接受外界的訊息,結合本身的生物特性,而發展出來的一種生存機制。

以作者她的經歷來看,已經習慣吸毒環境、加上長期缺乏關愛;這時,剛好碰上能給她滿滿的愛的海洛因,就這樣擦出火花了。

書中對成癮機制和角度,非常有啟發,這可以應用在現代生活中的網癮、食癮等等。

這讓我想到,在佛教的理念中,人生就是不斷的逃離痛苦;

上癮其實也是一種,大腦的反應路徑。

單純吸食毒品,成癮的機率其實只有 10%左右(書中的數據);

要能成癮,社會環境也是重要的因素。

在逃離痛苦的路上,如果給他其它的選擇,不一定就會從毒品中逃離出來了吧。

🤔另一種觀點,上癮是種慢性疾病

💡
關鍵字:成癮性物質 多巴胺 道德 社會規範 生活方式 不明智的自願選擇 學習 學習路徑 學習障礙 刻板印象 誤用 戒癮 現代癮 網癮 性癮 食癮 賭癮 藥癮 發育 時機 成癮是大腦和環境的交互影響 最有可能治愈的精神障礙 腦迴路 大腦特質 懲罰無法戒斷成癮

多巴胺

這一章節是說明「上癮」和多巴胺的關係。

多巴胺是「想要」的意圖

想要的渴望和事後的滿足感

這兩種是不同的感受,以前認為多巴胺包辦了這兩者;

現在科學證明了,多巴胺只和想要的渴望有關。

多巴胺是制造「想要」的衝動,和事後的滿足感和愉悅感無關。

這解釋了某些成癮行為

比方說暴食,想要大吃大喝的衝動非常強烈,反而吃飽後的滿足感和快樂似乎只有一點點。

幾乎可以說,暴食是要滿足「吃」這個行動的欲望,而吃什麼、吃多少其實不重要。

同理,毒癮者的吸食衝動,並不是為了追求打針後的快感;相反的,書中作者說,打完針以後反而很痛苦,但又忍不住打針的衝動。

敏感化和習慣化

敏感化 Sensitization

這是指刺激會不斷加強的過程,在書中以服用可卡因為例,成癮者會越用、效果越強。

敏感化是放大外界訊號,經過不斷的刺激,對同樣的刺激反應會越來越強化。

除了藥物的例子以外,只看到長期曝露在噪音下,會對聲音變得更敏感。

習慣化 Habituation

在書中常以「耐受」通用,可以看做耐藥性—吃的越來越重,才能達到同等藥效。

習慣化是減弱訊號,將外界的甘擾和雜訊過濾掉,才能更專注的在其它地方。

最簡單的例子,就是味覺的「久而不聞其香」,習慣了。

藥物扭曲了習慣化和敏感化的過程

敏感化和習慣化,在古老的時代,幫助我們的祖先活下來、生出我們;是人類生存下來的重要而且有用的機制,但在現代社會,我們親手用化學方式,改變了人體的自然反應;

使用成癮性藥物,不管是可卡因或是阿片類藥物,最後都會加強了敏感化和習慣化。

也就是說,越嗑藥、就越想要。

敏感化 Sensitization 的 wiki 解釋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ensitization

習慣化 Habituation 的wiki 解釋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abituation

💡
關鍵字:多巴胺 懲罰和痛苦時分泌得比快樂還多 運動功能 行動意圖和慾望 補獵之樂 盛宴之樂 貪念和性渴望 性高潮和回味 欲求和喜歡 多巴胺和滿足與平靜非必須 耐受性是大腦化學的平衡調節 敏感化和耐受性 敏感化為放大訊號 習慣化是減弱訊號 平衡敏感化和習慣化 不可預測的獎勵會增強敏感化 大劑量無規律以及在各種不可預測的環境中吸毒會產生敏感化 小劑量規律性地在固定地點固定時間吸毒則會產生耐受

書本資訊

基本資訊

英文書名:Unbroken Brain

繁體中文:成癮與大腦:重度毒癮者的自白及成癮行為的形成和治療

簡體中文:我們為什麼會上癮

作者:瑪亞.莎拉維茲(Maia Szalavitz)

書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