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當時在想什麼、有什麼情緒; 一旦思考被帶入覺知,它們很快就會失去其操控生活的力量。 不再束縛我們,反而能為我們所用。 ……是覺知帶來了解脫。 —《不分心,初學者的正念書/Mindfulness for Beginners》
覺知能幫助不被情緒左右
我們的生活,常常被情緒、想法和各種念頭所左右。
生氣時的口不擇言,傷人又傷己;
擔心某人的時候,怎麼樣都無法靜下心來工作;
討厭某個人,不自覺的就會顯露出來、挖苦和擺臭臉。
被情緒左右,常常會做出不好的選擇。
當利用覺知跳出來的時候,思考和情緒就很難左右我們了。
明智的生活,就是覺察自己的行動、想法和感受。
先觀察,然後決定。
覺知是成為觀察者
覺知或是覺察,明白自己現在是什麼樣子。
像在感覺如何?生理感官是什麼樣子?我在做什麼?
這是一種身、心、念頭暫時性的疏離狀態,
自己成為了自己的觀察者。
如何做到覺知
數息
用定錨的方式,隨時都在數呼吸。
使用語言的力量
把「我很生氣」改成「我現在感覺很生氣」;
把「我」和「情緒」分開來。
語言文字,常常會不小心流露出真正的情感。
但也能反向操作,用文字來引導內心的想法和情緒。
例如,「我覺得無力」改成「我現在心裡有種失落感、身體也沒有力氣」。
也許用更精準的描述,目前自己的狀況,並且有意識的把「自己」和「感覺」、「情緒」、「想法」一個個分開,就能有效的針對各個部份處理,而不會覺得一團亂麻。
這就是使用語言來做覺知。
關鍵字:情緒 管理 思考 覺知 操控生活 力量 束縛 為我所用 現象 自由 解脫 正念 內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