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之後便是豐盛

簡單之後便是豐盛

若不需要,就試著放手。讓生活變得簡單,就會讓心靈變得簡單,然後你會奇妙地發現,簡單之後,便是豐盛;豐盛之後,到達美好。 —《簡單、豐盛、美好》

簡單和簡化的關係是?

把需求降低,現有的一切就變得多了,而這樣滿益的狀態就是美好。

不強求,放慢、放緩與放手。

問自己,這個真的重要嗎?我不做可以嗎?

自由就是可以不做這個。

所謂的自由,就是擁有選擇權,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要做的事情。

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自由也意味著能夠反思和理解什麼是非自由的狀態。

非自由即是你沒有選擇權,不能拒絕,受到種種限制,被迫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。

因此,自由可以定義為能夠做你想做的事情,同時也能拒絕你不想做的事情。

什麼是每天都可以練習的放手呢?

斷捨離,每天丟掉一件東西

從多巴胺的耐受性,來解釋,為什麼降低需求之後,會更容易滿足。

“It is not the man who has too little, but the man who craves more, that is poor. ” 貧窮不是擁有的太少,而是想要的太多。 —哲學家塞內卡

參考資料

快樂跑步機

幸福基準線與享樂適應

幾個改變幸福基準點的方法

限制物質追求 雖然物質財富可以提供暫時的快樂,但它們通常對我們的長期幸福貢獻微乎其微。避免陷入透過物質追求不斷尋求外在認可的陷阱。

相反,優先考慮經驗、有意義的連結和個人成長,而不是物質財富的累積。

為了永續地提高幸福感,我們應該採取更務實的方法:

我們從結構上改變我們的目標和刺激,這樣我們就不會變得不敏感,並且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保持幸福感的峰值; 我們從結構上努力實現這些目標,但不會過度強調結果; 相反,我們意識到進步和新鮮感會給我們帶來幸福,因此我們有意識地努力享受實現任何目標的過程。 同時,我們的幸福主要泉源應該來自於我們自己。經過:

「縮小範圍」並且定期意識到我們追求永不滿足的目標的傾向; 讓生活本身成為我們幸福的源泉,與結果無關。

那麼,我們要怎麼逃離這個跑步機呢?那麼,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開始。

  1. 善待自己 接受你的情緒,包括恐懼、悲傷和焦慮。拒絕它們會導致沮喪。通常正是這種情感包袱促使人們尋求幸福感。

解決這些根深蒂固的感受將建立內心的平靜,讓你擺脫跑步機。

2.創造意義 將自己視為創造者。你可以創造意義。你可以創造 幸福。力量就在你的內心。與其追逐蝴蝶的樂趣,不如與你關心的人聯繫。這確實更能改變生活,更令人欣慰。

你不需要去追逐幸福。它只是在你的領域之內;在你手中。不是藏在斐濟的一些珊瑚礁底下。

一次專注於一件事,減少同時處理多項任務。

3.不要害怕單調 單調沒有任何明顯的優點。我們都努力過著充滿樂趣、有意義的生活。但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不可能一直獲得奇蹟。我們不可能永遠追逐彩虹。

為了追求真正的、長期的幸福,我們需要在平凡中發現奇蹟。

正如斯多葛派皇帝馬可‧奧勒留所說,「行動的障礙會推動行動。凡是阻礙的,都會成為道路。”

「行動的障礙」是只有一個跑步機(追求幸福)的想法。但這太廣泛了。幸福分為生活的不同領域──人際關係、財富、找到人生目標,以及任何你認為有價值的事物。

「方式」是介紹生活中有多個跑步機的想法。

由於您需要使用多台跑步機,因此您可以從一台跑步機跳到另一台跑步機來保持興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