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如果停止運動的話就會死,死前一定會痛苦,並且是無法忍受的痛苦。除了呼吸以外,如果是停止了其他的身體運動,也會出現難以忍受的痛苦。 為了不痛苦,才一直在「運動」。 實際上不管長時間坐在哪裡,身體都會漸漸變得難受。 —《所有的累都是心累》
為什麼我們總是在動?
為了不痛苦,才會一直動。
這些痛苦是指引,告訴我們該怎麼做。
因為不舒服
無論我們處在什麼姿勢,身體總會慢慢變得不舒服;
這就是為什麼,我們需要不時改變姿勢,扭來扭去。
比如,當我們想睡覺時,大腦會發出困倦的信號;
睡飽了,大腦又會提醒我們該起床了。
餓了我們就會去吃東西,吃飽了自然就會停止。
其實,這些都是痛苦在指引我們該怎麼做。
需要做動態平衡
人生像是在不斷逃離苦的過程,在安定和慾望兩種念頭中游移。
處於某種狀態太久,就會產生不安,產生想要改變的念頭。
坐太久就想站起來,吃太飽就不想再吃。
說明了人不會永遠處於同一狀態,一直在天平的兩端游走。
這個過程由痛苦控制,就像用鞭子驅使改變方向。
佛教說「一切皆苦」
如果大腦來不及提醒
有時候太專注,而忽略了身體的警訊,是會讓身心受傷的。
就像,大家都知道久坐對身體不好,但有時候會不小心坐太久;
這時候設個蕃茄鐘提醒,就能在不舒服之前,先起身緩解。
當然,這種痛苦或不適,有時甚至是我們追求的結果;
因為我們很少有機會,如此全心投入於某事、進入心流狀態。
但這也提醒我們要注意平衡,避免過度專注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。
利用離苦來戒癮
投資家斯利普和紮卡裡亞,利用不舒服的螢幕觀看方式,來過濾掉不必要的信息。
日本的立食文化,也多少利用這種不方便,來讓客人趕快吃完、提高翻桌率。
如果想要戒掉某種壞習慣,把它和不舒服的姿勢綁定看看。
比方說,我以前會規定自己,吃東西的時候要拍照打卡,這樣吃小點心的時候,就會嫌麻煩而放棄了。後來因為太佔手機空間,就放棄了,改成打開手機日記,記下吃的東西,這樣做一樣麻煩,也一樣有效。
還有就是讓食物不容易取得,比方說把食物放在不好拿的地方;
或是要吃的時候,得先加熱處理。
也就是增加困難度。
平衡 離苦 動作 慾望 指引 大腦 正念 運動的必要性 不舒服 改變姿勢 指令 一切皆苦 長時間不適 蕃茄鐘 動態平衡 改變 控制 方向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