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化心理學家有時把我們描繪成“太空時代宇宙中的石器思想者”。 在某種程度上,我們的思想是我們大腦的產物,但大腦的進化並不迅速; 我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經驗必然映射出人類早期對環境的適應。 這導致了一個問題:我們的許多行為與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格格不入。 —《社群的進化》
行為與現代環境的不匹配
像是各種慾望、戰逃反應、負面傾向,在原始社會是生存有用的工具;
但在現代社會,卻又和環境需求相違背。
不匹配的例子
過度進食
古代食物來源匱乏,真的是有一餐、沒一餐的;
所以只要一有機會,就會拼命的大吃大喝、塞滿胃。
因為一頓大餐,可能必須要抵三、五天的熱量需求。
但以前的一周一次大餐,變成了現代每天都吃大餐;
暴食的天性,就變成了健康的負擔了。
生物鐘
古代以日照為基準,調整生物鐘和一天的作息;
天黑就想睡,天亮開始有精神。
但現在作息時間,已經和日光脫節;
再加上各種電子設備的藍光干擾,身體的生物鐘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。
久坐
關於「匹配」的反思
我們的許多行為與現代環境不匹配。
這涉及到是過去的習慣落後,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需要更新。
不應該有「落後」或「不合時宜」的偏見,因為任何大腦機制都有其用途。
▌避免對他人的錯誤揣測 不應對有錢人或有權人進行妄加揣測,特別是那些我們不熟悉且不在同一社交圈的人。
▌大腦與現代社會的不相符 許多書籍指出,我們的大腦與現代社會不相符。經過漫長的進化,我們的大腦適應了古老的環境,但現在環境變化太快,大腦進化太慢,導致一些古老的大腦機制在現代顯得不合時宜。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時會做出非理性的行為。
▌建設性的思考方式 應該利用大腦原有的機制達到我們的目標,而不是抱怨大腦的局限。就像編程一樣,不應抱怨程式難寫,而應該思考如何利用現有的程式碼組合出想要的結果。